上财“学者·学问·学派”论坛(第五十八期)——数字化赋能社会创新研究:视角、方法与实践

时间:2022-09-16浏览:307设置

        914日晚,上财学者学问学派论坛新学期第一讲(总第五十八期)于国定路校区阶梯教室四顺利举行。此次论坛由我校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崔丽丽教授主讲。崔丽丽教授以数字化赋能社会创新研究:视角、方法与实践为主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电商发展趋势,用江苏沭阳淘宝村的案例讲述了自下而上的数字化赋能社会创新的概念,并且由此引出如何进行优秀的案例研究,指导同学们在选题关注思维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对于社会的经济价值。现场气氛热烈,近一百三十位师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论坛。

崔丽丽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新要求,不仅涉及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还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全国14.4亿总人口中,超过半数人群进行了网购等各类网络活动这一事实,揭示了目前电商发展的趋势。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数字化赋能社会创新的概念,崔丽丽教授用视频的形式展示了江苏沭阳的淘宝村”——农民扎堆开网店,依托于网络大市场的蓬勃发展,许多村民改善了原本艰苦的生活条件,村镇里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

接着,崔丽丽教授以农村电商为例,就如何开展优秀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崔丽丽教授提出,优秀的研究不仅要有层次,还要有难度。在研究层次上,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建构理论层,例如假设当淘宝卖家的评级分数超过阈值时,销售数量或商品的购买概率会不连续地增加;也有通过实证研究增进对于对象的理解的增进认知层,例如通过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的实验来证明数据个性化的使用能够促进小微企业销售,并且使得消费者购买到心仪商品。在研究难度上,除选题、数据的来源以及研究方法外,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需要学者们仔细考量的。

继而,崔丽丽教授从案例研究切入,深入的阐述了如何通过案例研究构建理论。案例研究构建理论的核心在于其复制性逻辑,即强调了个案的独特性,每个案例都是自成一体的一个分析单元,并且所选案例需要出于理论的需要,采用理论抽样,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理论而非检验理论。崔丽丽教授还就其所著书籍中的SPS案例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其中包含前期由现象概念化、初始数据收集和建立完善理论视角组成的设计循环以及后期由结构化访谈、数据筛选、理论-数据-模型校对组成的提升循环,从而达到结构化、实用化、情境化的目的。在研究现象选取中,崔丽丽教授反复强调体现创新思维,在考察现象价值、国际发表潜力等的前提下,按照寻找方向、寻找落脚点、现象的抽象与概念化、价值梳理的四大步骤进行选取,确保研究生涯的可持续性,进而引领本研究领域的发展。

最后,崔丽丽教授还向同学们分享了三篇个人发表的关于淘宝村的论文,旨在研究自组织农村电子商务生态。论文中提及信息技术通过能力、结构和心理催生并赋能于青刘岩村、遂昌县、北山村的村民进行电商活动,以达到帮助乡村和个人脱贫的社会创新目的。崔丽丽教授表示,这种自下而上的数字化赋能手段或许比自上而下的赋能手段,如政府扶贫更能加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在讲座的提问互动环节,崔丽丽教授就农村电商的同质化情况、生鲜电商的市场状态、数字化产业与产业数字化的概念区分、数字化产业对社会的驱动作用以及未来电商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探讨。

上财学者学问学派论坛系由校科研处主办,校团委、校学生会承办的,专为上财本校学者讲授和传播其所做学问的论坛。本期论坛崔丽丽教授以农村电商为切入点,结合生动鲜活的电商案例,探讨了案例研究的方式方法,拓宽了同学们的研究思路,加深了同学们对数字化赋能社会创新的理解。崔丽丽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简洁明了的表达,旷达率真的教诲,受到了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本学期第一期三学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返回原图
/